匹多莫德必須還原的四個真相
作者:佚名 來源:醫藥網 2018-1-19 打印內容
近日,匹多莫德(Pidolimod,代號PGT/1A),一種名不見經傳的普通藥品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它被冠以“神藥”,據說在“國外臨床試驗尚處小白鼠階段”而被國人“濫用”,以至呼吁“請放過中國兒童”。匹多莫德和它的制造商自然受到重創成為眾矢之的。甚至該藥的藥品評審官“中槍”,處方該藥的醫師也受到牽連。
這實在駭人聽聞。但是,匹多莫德的真實情況到底是怎樣的?出于職業的敏感,筆者迫切希望還原關于它的事實真相。
真相1
匹多莫德已在數個國家上市
經查詢,手頭的英國大不列顛藥物學會的藥物科學部所屬藥典出版社編輯出版頗有權威性的馬丁代爾大藥典(Martindale:The Complete Drug Reference,第38版,2014年),其中記載它的單一成分制劑在幾個國家獲準并銷售:中國:DeChang(得暢),Fuluyin(芙露飲),LiDe(力德),Polimod(普利莫),PuLe Yi(譜樂益),WanShiNing(萬適寧),WeiTian(唯田);希臘:Polimod(商品名,下同);意大利:Axil,Onaka,Pigitil,Polimod;墨西哥:Adimod;俄羅斯:Imunorix;烏克蘭:Imunorix。
真相2
匹多莫德做過大量基礎研究
匹多莫德是一種合成的胸腺二肽(兩個氨基酸分子組成的化合物),為免疫刺激劑。由意大利研究人員開發,1993年率先在意大利本國上市。在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PubMed、中國知網(CNKI)以“Pidolimod”為關鍵詞檢索到530條,以“匹多莫德”檢索找到1388條結果,此外在萬方等醫學學術搜索數據庫也可以檢索到大量研究報告。
筆者對PubMed相關匹多莫德的99篇文獻做了分析,其中1993年之前共18篇,1994年共16篇,內容包括免疫調節劑篩選、匹多莫德血藥濃度、一般藥理學和藥物相互作用、毒理學、體外和體內基因毒性、人體內藥代動力學和口服生物利用度、老年志愿者和腎功能衰竭患者藥代動力學、食物對匹多莫德生物利用度的影響研究。以多種不同方法進行的匹多莫德免疫藥理學探討的報告,從動物和人類樣本的體外研究記錄了對先天性和適應性免疫應答的良好活性,并且已經通過體內研究證實。這些活性被應用于臨床研究,證明匹多莫德在降低兒童呼吸道和泌尿道反復感染率等方面的功效。
近年來研究方法的改進以及臨床免疫學各個領域所獲得的知識,成為匹多莫德的研究新起點。2013-2017年有8篇報告發表。前三篇均系中國作者,發表于2017年,分別為:超高效液相色質譜/質譜方法匹多莫德(在仔雞身上)藥代動力學研究(測定了吸收、分布 、代謝、生物利用度數據);匹多莫德在OVA(卵清蛋白)誘發的小鼠哮喘模型中加重過敏性肺部感染(提示其控制過敏性哮喘的有效性需要作進一步的評估和研究);匹多莫德可溶性粉劑與雞新城疫(俗稱“雞瘟”)疫苗免疫增強作用的研究。2014年意大利布雷西亞大學學者的報告“免疫調節分子匹多莫德誘導NOD(核苷酸寡聚結合域)樣受體NLRP12的表達并減輕TLR誘導的炎癥”,表明匹多莫德能拮抗TLR誘導的炎癥反應,研究結果為開發創新的治療方法鋪平了道路。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