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解讀:過度重復藥品“重災區”
作者:佚名 來源:醫藥網 2017-6-9 打印內容
為了通過信息的公開,引導藥企注冊申報政策,減少資源的浪費,CFDA連續兩年發布過度重復藥品名單。過度重復藥品名單內的品種,未來將何去何從?為此,筆者對兩批名單的品種進行深入分析與解讀。
兩批目錄對比:
品種增減與納入條件
CFDA連續兩年發布過度重復藥品名單。
2016年9月,CFDA根據2012~2014年間已上市藥品,以已獲批準文號企業數多于20家且在銷批準文號企業數超過20家為篩選條件,共篩選出第一批282個過度重復品種。
2017年6月,CFDA再次對已獲批上市藥品在2013~2015年間的銷售情況進行監測分析,按照符合已獲批準文號企業數≥20家、且樣本醫院(CMEI)監測3年在銷批準文號企業數≥20家的條件,或符合已獲批準文號企業數≥20家、且樣本藥店(RDM)監測3年在銷批準文號企業數≥20家的條件進行通用名品種篩選,共遴選出294個品種。
根據CFDA公告原文,“與2016年第153號公告發布的藥品目錄相比,新增13個品種,有1個品種從原目錄中調出”。識敏信息推斷被踢出的產品是穿心蓮內酯。復方氨基比林也沒出現在2017年目錄內,但氨基比林咖啡因在2016年和2017年的目錄內,預計CFDA有可能將兩者合二為一。
新增的品種有頭孢地嗪鈉、氯氮平、嗎替麥考酚酯、舒必利、阿咖酚散、尿素維E、復方倍氯米松樟腦、復方慶大霉素、頭孢泊肟酯、奧沙利鉑、轉移因子、苯妥英鈉和青霉素G鈉。
醫院渠道分析:
注射劑競爭最慘烈
樣本醫院采購數據(全國醫藥經濟信息網,CMEI)覆蓋全國31個省(區、市)的千余家醫院。從CMEI樣本醫院監測3年通用名企業數排名的數據可以看出,目前醫院在銷售的競爭比較激烈的產品以抗生素、營養類產品為主,而且大多數通用名產品在醫院的常用劑型是注射劑。
2016年以來,各省開始制定抗菌藥物注射劑不得在門診使用的政策,此外不少省份要求一個通用名-劑型-規格的中標企業為一家,這也將大大減少產品在醫院流通的企業數。本次數據統計的最后年份是2015年,數據有一定滯后性,未必能體現近期政策影響下對產品競爭的影響。
識敏信息比較了第一、二次目錄樣本醫院(CMEI)監測3年的通用名企業數發現,奧美拉唑的企業數下降幅度最大,從147家下降到82家,合計減少了65家。其次就是諾氟沙星,從144家下降到133家,僅下降了11家。增加企業數最多的產品為蘭索拉唑,從37家上升到43家。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