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影像市場規模將達8000億 設備進口壟斷程度高
作者:佚名 來源:醫藥網 2017-5-19 打印內容
加快解決發展瓶頸
醫學影像產業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影像設備,包括零部件廠商、整機廠商、軟件,最終服務對象是醫生,以機器或系統的銷售收入作為統計口徑,壁壘是包括技術研發能力和銷售能力。二是影像診療,包括醫生、影像中心、影像耗材、遠程診斷服務等,在影像設備產出圖像的基礎上附加醫生的勞動成本,最終服務對象是患者,以診療收入作為統計口徑,主要壁壘包括經驗、患者量、技術。一個以生產為主,一個是以服務為主。
記者采訪獲悉,中國目前涉足醫學影像的企業在800家左右,發展中的問題主要包括設備進口壟斷程度高、數據信息共享水平低、醫學影像診斷中心少、研發人員和醫師缺口大等。比如醫學影像成像設備企業有402家,市場份額僅10%,且以中低端市場為主。另外,遠程影像服務有90家,其中信息系統廠商居多,只做遠程診療的較少,片源獲取、付費問題是重要競爭門檻。
華蓋醫療基金投資總監孟楠指出,很多廠家缺乏核心部件生產技術,仍采用跟隨戰略或者直接外購,比如晶體、球管、探頭等核心零部件。另外,研發人員缺乏一個高中低梯隊布局,和世界先進水平相比有很大差距。此外,品牌商缺乏好的運作能力,品牌認可度比較低,回避不了以價格換市場的策略,產品定位相對廉價。為此孟楠建議,國產設備商在面對國際巨頭強大競爭力時,可發揮市場反饋速度快的優點,根據專科醫生需求進行產品迭代、升級,提高競爭力。
另外,匯影醫療董事長牟曉勇建議,鼓勵企業利用技術創新,在檢查端,通過顛覆性的技術,數量級降低設備成本,提高效率和性能。在診斷端,通過互聯網移動技術、人工智能,提高診斷率。
一脈陽光醫學影像集團副總裁寧可表示,醫學影像診斷中心對于實現區域醫療資源共享、提升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推進分級診療具有重要作用,為了避免成為“照相館”,希望有待政策明確支持。
游向東建議,在促進醫學影像產業中,對民營醫療機構大型醫療設備配置證的管控放開,具體該如何操作,相關部門還需協同。另外,醫師多點執業在各地呈現差異化發展,對在影像中心的醫師職業培訓及晉升待遇等也應明確,從而培養更多專業人才、緩解大型公立醫院資源壓力,提高老百姓的就醫滿意度。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