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保支付改革令醫藥企業承壓
作者:佚名 來源:醫藥網 2017-3-17 打印內容
“采用這樣的方法就是讓醫院的議價動力可以提高,也就是二次議價。隨著醫保改革的往下推進,在醫保目錄出臺以后,不久將公布醫保支付改革,這一改革的核心思想就是由醫保來指導、支付藥品價格,在醫藥付費壓力下,整個藥品價格體系其實還是處于繼續下滑狀態。”趙冰表示。
而對于外資藥企而言,頭疼的還不止這些:此次福建省支付新政引起業內最大反響的當數不少原研藥企,根據這份支付方案,部分專利后原研藥相比同劑型、同通用名的仿制藥,醫保結算價格只高1.5倍,與過去的報銷比例有較大差距。不少品種患者自費比例超過80%,業界不少人判斷,大批原研藥市場將會萎縮,甚至有的可能退出福建市場。
行業增速將在10%左右徘徊
事實上,自2009年以來,多數藥品的最低價都是出現在2015年、2016年,不難發現,隨著支付逐漸納入招標價格體系,藥品價格仍將面臨進一步的下滑。
統計醫藥行業五年期的毛利率不難發現,在1998~2003、2004~2009、2010~2015年三個階段所對應的毛利率分別為35%、31%以及29%,行業毛利率整體下滑。瑞銀證券認為,隨著藥價進一步走低,毛利率的下行將在下一個五年期延續,行業要想再回2009年、2010年的黃金時期已不太可能。
放開公立醫院的藥品招標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2015年2月28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完善公立醫院藥品集中采購工作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意見》指出,各省(區、市)人民政府要加強對公立醫院藥品集中采購工作的組織領導,2015年全面啟動新一輪公立醫院藥品集中采購工作。“2015年是醫藥行業的一個分水嶺,2015年之前整個醫藥行業收入利潤增長表現都非常不錯,這個也是因為2009年國家推行新醫改整個行業進入了快速增長通道,收入利潤增速也都是在20%以上,但是2015年后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收入利潤增速已經下滑了10%左右。”趙冰說。
不過令人欣慰的是,根據已有的相關數據統計,2016年整個醫藥行業增長并不算太差,根據瑞銀的統計,從收入水平來看過去一年醫藥行業增速保持在9.7%,預計未來三年醫藥行業收入增長將維持在10%左右。去年行業利潤增長達到了13.9%,這也意味著過去一年利潤增長水平優于收入增長水平,整個行業還是出現了一定的效益型增長。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