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藥電商發展大事記:多方博弈開始進入下半場
作者:佚名 來源:醫藥網 2016-11-24 打印內容
但是,由于醫藥領域政策依賴的特殊性,每有政策出臺醫藥行業都要經歷不小的“地震”,在新醫改背景之下,藥品從生產到流通的“兩票制”、專利藥價格談判、不禁止處方藥外流、取消藥品加成等,無一不蘊含醫藥零售電商的巨大機會。
“試藥先鋒”
實際上,在國家頒布相關管理辦法之前,就有企業進行了互聯網藥品銷售的嘗試,最早可追溯至1998年上海第一醫藥開辦的第一家醫藥電商,后因資質原因被叫停,此后互聯網銷售藥片的嘗試沒有間斷過,也直接促成了監管層訂立相關的法律法規。
2004年:5月,國家頒布《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管理辦法》,允許互聯網提供藥品信息服務;
2005年,9月,CFDA印發《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審批暫行規定》,開啟了互聯網網上售藥;
2010年,年初,1號店收購線下藥店,5月獲得C證,建立自營類醫藥電商頻道;
2011年,3月,淘寶取得浙江省食品藥品監管局頒發的《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5月,騰訊拍拍上線醫藥產品;
6月,天貓前身——淘寶商城的“醫藥館”上線。運營僅一個月便遭遇監管部門整 改令,交易環節被禁止;
7月,京東參股醫藥批發巨頭九州通合作重組網上藥品零售品牌“好藥師”,發展 醫藥電商;
2012年,2月,阿里巴巴以“天貓醫藥館”重啟醫藥電商,年內又兩度因資質問題被監管層叫停;
5月,1號店創始人于剛個人收購壹藥網股權;
2013年,5月,京東成立京東醫藥城,引進醫藥零售主渠道的大連鎖藥店為商家;
11月,河北河北慧眼醫藥科技有限公司(95095醫藥平臺)獲批成為首家具備“互聯網第三方平臺藥品網上零售試點資格”的機構。
2014年,1月,阿里巴巴集團聯手云峰基金,宣布將以13.27億港元認購中信21世紀的54.3%股份,實現聯合控股,4月完成交易。同年10月,中信21世紀更名為“阿里健康”;
4月,阿里巴巴收購河北慧眼科技有限公司,天貓醫藥館平臺入駐藥店可通過跳轉 至95095平臺實現非處方藥品的零售交易;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