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賦能中醫藥傳承創新,推動中醫藥全面振興發展
作者:養博城 來源:百家號 2023-7-3 打印內容
推動中醫藥產業數字化,要求我們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數字技術對傳統中醫藥產業進行全方位、全鏈條改造,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更好地發揮現代科技對中醫藥振興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效應,讓中醫藥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光彩。
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中醫是一種智慧、一種哲學,也是一種文化、一種文明。中醫倡導“合一”,即身心合一、心性合一、天人合一;中醫倡導“平和”,即陰陽平和、氣血平和、臟腑平和。三年來,中醫藥在抗擊新冠疫情的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讓世界認識到中醫藥的力量。在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中醫強國已成為全民共識。
然而,在我國470家醫藥上市企業中,中醫藥企業只有73家,僅占15.5%,這與中醫藥傳承創新高質量發展是很不匹配的。據《世界專利數據庫》顯示,日本對于國際中成藥專利的占有率高達70%,我國提交的申請僅占0.3%。在全球的中草藥市場,日本已經達到幾乎可稱壟斷的90%份額,而其大量的中藥材原料卻進口自中國。在此嚴峻的形勢下,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勢在必行,中醫藥高質量發展迫在眉睫。要做好守正創新、傳承發展工作,加快推進中醫藥現代化、產業化,推動中醫藥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為建設健康中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中醫藥全面振興發展已成為國家戰略。今年2月10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實施方案》,這是繼《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后,國家層面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又一重大舉措。
中醫藥歷經三千多年傳承,具備了極其強大的稟賦要素,為創新發展提供了豐厚的土壤。中醫藥的現代化創新,并不是直接用西醫學思維來指導中醫,也不是直接用西醫學的方式方法來評價中醫藥。中醫藥的創新發展,需要應用現代科學的話語來講清楚治病機理、說明白確切療效;用生物化學表述治病機理和藥物有效成分;用現代生物最新成果來實現中藥生產技術的突破。目前,單純一味中藥的成分和治病機理運用現代生物組學的技術繪制基因圖譜和靶點成分已經可以實現,但是,十幾味中藥配伍在一起,靶點和治病機理就很復雜,需要我們用現代循證醫學的方法繼續研究。例如,屠呦呦發現青蒿素可以治療瘧疾,張亭棟發現可以用三氧化二砷(砒霜)治療白血病,都是在傳承的基礎上找到可以解決西醫所面對的棘手疾病的辦法,這就是創新。為經典的理法方藥提供一些現代科學的證據,通過循證醫學研究,證實我國古代經典名方在防病治病方面的效果,就是當前中醫藥最好的創新。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