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醫”分不清穴位?合力打擊“偽中醫”刻不容緩
作者:中工網 來源:百家號 2023-6-9 打印內容
原標題:“老中醫”分不清穴位?合力打擊“偽中醫”刻不容緩
中醫,作為中華民族傳統醫學,是在長期醫療實踐中逐步形成并發展成的醫學理論體系,深受廣大群眾信任,被世界衛生組織納入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醫學綱要。而一些不法分子也因此看到了“商機”。記者近日調查了解到,在民間,有不少沒有取得醫師執業資格的人,靠著“祖傳藥方”“中醫師承”等噱頭,擅自開展醫療活動,號稱能夠治好任何疑難雜癥,存在極大的醫療安全隱患。(6月5日 《法治日報》)
目前社會上的“偽中醫”,號稱“老中醫”卻沒有執業證書,學點皮毛,靠著“祖傳藥方”“中醫師承”等噱頭,擅自開展醫療活動,宣稱能夠治好任何疑難雜癥,實則存在極大的醫療安全隱患。這些“偽中醫”為患者開的藥都是“三無”產品,還有很多都是找到做食品的廠家,請廠家生產食字號產品,再向患者宣稱“藥食同源”,當作藥品售賣,打著藥食同源的旗號,借機斂財。售賣假藥、無證行醫,無疑都是違法行為。這樣的行為嚴重擾亂了正常的醫療秩序,威脅著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偽中醫”的存在,尤其是他們招搖撞騙所導致的后果,也必然使得不少受害者,以及旁觀者,都會將板子打在中醫中藥的身上。他們代表著中醫形象,可水平很差,這會讓國民覺得中醫根本治不好病,是偽科學。小而言之,這對中醫中藥的發揚光大造成嚴重阻礙;大而言之,這就是對包括中醫中藥在內的優秀傳統文化抹黑。因此,“偽中醫”的存在,我們絕對不能掉以輕心,整個社會,都必須予以高度關注,并積極整治。
打擊“偽中醫”診療亂象,首先需要建立健全中醫藥的市場監管體系,明確各主管部門職責,避免監管空白和責任推諉,對“偽中醫”診療亂象及時進行整治,加大處罰力度;同時,要重視行業協會發展,強化行業自律,建立行業“黑名單”,對一些不規范的行醫人或機構進行公開披露,并對消費者進行風險提示。
對于藏匿于市民小區的“偽中醫”,監管部門應該與街道辦事處、居委會、物業公司搞好協作配合,發揮各自優勢,共同開展綜合治理,對無證行醫者從嚴查處。
廣大患者看病時也要保持警惕,就診前查看中醫、診所是否具備相關資質,前往資質齊全的正規醫院、診所看病,并積極舉報身邊的“偽中醫”診療亂象,發現不符合規定的情況果斷向有關部門報告,讓“偽中醫”失去生存的市場。
新聞媒體也要發揮輿論監督、宣傳科普作用,對“偽中醫”的不法行為及時進行曝光和揭露,并對群眾進行科普宣傳,提升大眾科學認知水平和維權意識,形成社會聯動的高壓態勢,讓這些“偽中醫”無處遁形、無機可乘、寸步難行。(張雪雪)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