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藥壟斷,大批藥品停產
作者:醫藥網 來源:醫藥網 2019-1-11 打印內容
停產的藥品有重酒石酸間羥胺注射液、鹽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氨基已酸注射液、托吡卡胺滴眼液、卡托普利片、異煙肼注射液。
9月17日,內蒙古自治區發布《關于公布山西黃河中藥有限公司等企業申請部分藥品取消掛網資格的通知》,有5家藥企的13個藥品申請取消掛網資格。通知顯示,13個藥品不再供貨的原因是原料藥價格上漲、生產線改造、環境污染等原因,導致藥品停產。
據了解,13個藥品包括諾氟沙星膠囊、布洛芬片、麻杏止咳片等常用藥。
9月,某商業公司發通知,因采購不到原料藥,鹽酸利多卡因膠囊不能供應。此前曾有相關人士透露,鹽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其中一種不可或缺的重要輔料價格已經暴漲90多倍。
7月,遼寧省發布消息,42個藥品因為原料藥相關問題斷供。12個藥品由于原料等原因產能不足;13個藥品采購不到原料;17個藥品因為原料藥價格上漲,而中標價格太低,不能正常供應。
5月,內蒙古發布通知,由于原料上漲等原因,中美施貴寶、石藥、白云山等知名藥企的27個藥品申請取消掛網資格,涉及品種包括己酮可可堿緩釋片、卡托普利片、辛伐他汀片等品種。
……
確實,曾有業內專家對經濟日報表示,價格漲幅較高的原料藥對應的成品藥都是抗過敏、抗感冒常見藥,如果這些原料藥繼續被“總經銷”,任由一些企業聯合壟斷,最直接的結果就是相關藥品價格上漲。
而在原料藥日漸上漲的背景下,很多藥品因為受限于中標價格低,藥企不愿虧本生產,導致相關藥品出現短缺、藥企違約等現象。違約后,輕則廢標,取消中標資格,扣除履約保證金;重則納入不良記錄,取消該企業所有產品在全省的中標資格,甚至踢出該省市場兩年。
對藥企而言,不得已停產,遭受來自相關部門的處罰;對社會大眾而言,常用藥斷供,人們只能接受難以承受的短缺之痛。
為進一步規范原料藥市場環境,建立公平競爭的原料藥購銷市場環境,去年11月,國家發改委發布了我國首個《短缺藥品和原料藥經營者價格行為指南》針對原料藥壟斷進行整治。
但顯然,這還不夠,我們需要更有力的法律法規的出臺。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