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票制”下醫藥龍頭或調整
作者:佚名 來源:互聯網 2018-6-15 打印內容
“醫藥行業正在快速分化,不愁賣的依然能夠在醫院渠道、藥店渠道或者線上渠道大賣;受制于政策導向的就可能越來越難生存。”其認為,醫藥行業實際上已經告別了“高增長”時代,不少藥企甚至打起了賣保健品、食品的主意,因為后者門檻和技術含量都更低。
醫藥板塊有調整壓力 不宜抄底
今年以來,醫藥板塊成為A股市場上最為耀眼的主題之一。記者對比發現,2017年A股273家醫藥上市公司合計實現營收1.18萬億元,同比增長18.63%。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1013.51億元,同比增長22.08%。今年一季度,這些醫藥上市公司合計實現營收3271.87億元,凈利潤283.24億元,同比增長25.12%和27.64%。這也意味著,一季度行業整體業績顯著加速增長,創新藥、優質仿制藥、疫苗、流通和服務快速增長,帶來相關領域上市公司股價的水漲船高。
招商證券醫藥行業首席分析師吳斌表示,最近醫藥板塊在大漲之后有所調整,但行業的基本面沒有太大變化,且預期1~2個月之內不會有太多利空因素,預計醫藥板塊仍能持續高景氣。但也有業內人士開始提醒醫藥板塊的調整風險,“不管是恒瑞醫藥,還是片仔癀,都有短期見頂的跡象。”資深投資者李女士稱。因此,她認為,即使醫藥板塊近期有所調整,但并不值得去抄底。
萬聯證券行業分析師沈赟也表示,今年以來,醫藥板塊取得明顯正收益。醫藥行業一線白馬和部分細分領域龍頭均處在漲幅榜前列。創新藥及其產業鏈、創新型疫苗、中藥品牌消費品等雖然從產業邏輯層面出發看,這些標的中長期仍值得戰略性配置,但短期看,部分個股漲幅明顯,疊加外圍面臨美聯儲加息等一些不確定擾動因素,建議注意控制倉位,以防范風險為主。
中金公司鄒朋指出,雖然多數機構依然看好醫藥板塊,這主要是從中長期角度來看,但經過今年以來的快速上漲,估值已處在歷史高位,調整壓力并未釋放。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