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醫療沖刺IPO勝算多大?
作者:佚名 來源:醫藥網 2018-5-11 打印內容
4月16日,微醫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公司正在進行業務重組,相關經營數據在按照財務審計規則推進,上市前會按相關要求對外披露。
健康160重啟IPO 虧損引關注
加入互聯網+醫療行業IPO潮流的,還有健康160。
健康160(原就醫160)素有“互聯網醫療第一股”之稱,公司于2015年12月底登陸新三板。兩年后的2017年12月,健康160(深圳市寧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宣稱,將重啟IPO。
就醫160的CEO羅寧政曾表示,就醫160的核心是服務醫院。通過為醫院免費提供互聯網診療(輔助)系統,積累患者資源,再吸引醫生入駐平臺,為患者就醫提供指導。進一步開放平臺,匹配商業伙伴,大家在同一個平臺上,找到各自的盈利模式。隨后,健康160完成了醫院、醫生和患者三者資源的積累之后,業務逐漸拓展至體檢就醫、醫療軟件銷售及服務、醫藥電商等。
在諸家互聯網+醫療企業都面臨的盈利難問題面前,健康160亦未能幸免。公司2015年年度報告顯示,2015年實現營業收入2371.98萬元,同比增長71.87%,但凈利潤為-7141.04萬元。到了2017年上半年,健康160營業收入達到4075萬元,同比增長47.14%,公司整體毛利率57.20%。但在營收大幅增長的同時,健康160仍未能扭轉虧損局面。2017年上半年,健康160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521萬元,較2016年同期增長51.07%。
2016年,就醫160還曾被傳裁員300人,并撤銷創新事業線。公司回應稱隨著業務重點轉移,計劃對組織架構和部分業務團隊進行優化,以團隊和個人的業績為依據,實施末位淘汰制,需要優化的人員占全公司總人數的三分之一左右。
在盈利難的問題面前,德同資本北京總經理兼合作人許謙表示,行業確實迎來了明確利好,從長遠來看,互聯網+醫療健康一定是有機會的,但每個企業究竟發展如何,還有賴于項目管理團隊的努力。從估值層面來看,進行過數輪融資的幾家互聯網+醫療企業,估值都不低,已經高于很多上市公司的體量,“這也算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一個新特點。至于其中是否有泡沫、泡沫有多少,還需要時間來檢驗。”
互聯網+醫療 兩極分化嚴重
在經歷了資本跑馬圈地和寒冬后,部分互聯網+醫療企業順利拿到了新一輪融資,并表示IPO意向。如丁香園近日向媒體確認,已經完成D輪1億美元以上的融資,估值達10億美元。丁香園創始人李天天表示,“有考慮IPO的計劃,但是并不會把它作為工作的中心,目前也沒有明確的IPO時間表,整個公司關注的焦點仍是用戶需求和自身服務。”好大夫則在2017年3月確認拿到新一輪2億美元融資,估值預計達13至14美元。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