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歷史性大改革來了,力度前所未有
作者:佚名 來源:醫藥網 2018-5-4 打印內容
第三大招是開展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解決藥品質量低的問題。這一招其實是上面“第二大招”的一個組成部分,但因為開啟遠早于“第二大招”,并且影響深遠,故單獨列出來。2016年3月5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開展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意見》(國辦發8號文),明確提出2007年10月1日前批準上市口服化藥,在2018年底前必須完成一致性評價,逾期未完成的,不予再注冊。
第四大招是零關稅,重點解決“藥不夠”的問題。原因是不少病在國內還是無藥可治,或者可選擇的藥品太少,患者得跑到海外去賣藥。解決的辦法就是更大程度地開放市場,讓國外的更多藥都能進來,都能更快地進來。讓更多外國藥進來,那得讓他們看到有錢可賺的希望,而降關稅是增增進口藥市場競爭力的一項重要手段。
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在2017年12月發布了《關于2018年關稅調整方案的通知》,瘧疾診斷試劑盒、抗血清及其他血份、非混合的免疫制品等多個品種的稅率已經降至0%。而到今年5月1日起,我國還將進一步取消包括抗癌藥在內的28項藥品進口關稅,調整后,絕大多數進口藥品,特別是有實際進口的抗癌藥均將實現零關稅。這將進一步刺激藥品的進口,讓國內藥品品種更為豐富。
第五大招是醫保支付改革,解決付不起的問題。醫保覆蓋人口已經超過13億人,基本可以說是全民醫保;但醫保經費捉襟見肘也是事實;醫保支付改革是保障13億人基本用藥的重要手段。
2017年6月28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進一步深化基本醫療保險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要求從2017年起全面推行以按病種付費為主的多元復合式醫保支付方式,各地要選擇一定數量的病種實施按病種付費。目前,多地在推進100種病種的按病種付費改革,并多有提出在未來兩三年內按病種付費覆蓋區域內的所有醫療機構。
第六大招是降價,解決的用不起的問題。重點是進口藥、原研藥、獨家品種的全面降價,此前,藥品招標是主要的降價途徑,包括帶量采購、二次議價、藥價談判;國家層面,2017年8月,人社部公布36種藥的價格談判結果,平均降幅達44%,最高降幅達70%;2016年5月,原國家衛計委公布替諾福韋酯、埃克替尼、吉非替尼3種藥物價格談判結果,降幅均在50%以上。全國各地的藥價談判,那就更多了,此起彼伏。
第七大招是定點生產,解決短缺藥的問題。短缺藥也被稱為“小品種”,這些藥品價格低,用量少,企業生產無利潤,造成市場經常斷貨,百姓民生無藥可用的境地,這已經引起了國家高層的關注。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