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保全面異地“直結” 市場或幾何式增長
作者:佚名 來源:醫藥網 2017-7-28 打印內容
近日,醫保跨省異地就醫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在各省陸續破局。全國首個微信新農合支付業務7月24日也在深圳龍華人民醫院上線,經過規范轉診跨省就醫的新農合患者通過微信實現了在醫院跨省異地實時結報。可以說,醫保體系邁入2.0時代。
人社部剛剛在官網掛出《基本醫療保險跨省異地就醫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第三批地區、定點醫療機構開通情況名單》。截至發稿,全國醫保直結聯網接入工作基本完成。31個省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已接入國家平臺,開通390個地區,占97.5%;共開通4055家二三級跨省異地就醫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定點醫療機構。再加上年初衛計委異地就醫結算中心與騰訊公司簽署《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農合)跨省就醫聯網結算報銷合作框架協議》,業界認為,“接下來全國醫保結算場景及方式將會發生重大變化。”
開通基本醫療保險跨省異地就醫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的地區名單(截至2017年7月21日)
制度銜接臨大考
聯網接入工作完成后,實操將是下一步需要探討的話題。從不同受訪者的觀點來看,他們普遍認為,“實現異地結算是件好事,但好事需要多磨,中間不僅有醫保體系內部的銜接問題,也涉及與醫療體系、醫患間的銜接,內外兩個層面都是影響落地的關鍵。”
人社部也強調:“今后增強公平性、適應流動性、保證可持續性將是異地醫保結算工作的重要內容。”從政策設計方案看,全國異地直結會實行先預付后清算的方式解決資金來源的問題。部級經辦機構根據往年跨省異地就醫醫保支付金額核定預付兩個月的資金,由參保地與就醫地省級財政專戶進行劃撥。
中國社會保障學會副會長、中山大學教授申曙光告訴記者:“實際上醫保結算全國聯網只是技術手段,為的是適應流動性需求。接下來需要重視的是,各地結算病種、價格、報銷比例、醫保支付標準不一致的問題。”他指出,由于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不同,醫保結算標準不同,各省報銷比例差異大,且醫保用藥目錄也有區別,怎么協調好高效服務患者是一個大考驗。
還有一個現實難題在于,一般異地備案人員所在的較發達城市在醫保目錄種類、醫療服務價格上往往高于當地水平,參保地醫保部門就會擔心基金支付的壓力。“這些新問題將決定政策執行的寬度和廣度。”申曙光說,目前仍有省份尚未成立省級結算中心,仍以統籌地區為單位與醫療機構結算。換言之,各地在執行過程中需要不斷完善、不斷“打補丁”。
針對參保地與醫院點對點結算,也有醫療機構的代表反映:“實現跨省異地結算的難點在于醫療費用信息標準化的傳輸。倘若全國的醫保結算信息統一匯總交換,就意味著一家醫院要與成千上萬的統籌區進行數據交換和費用的直接結算。相對而言,結算成本也會增加,也給醫療服務監管帶來新的挑戰。”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