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價、救命藥仍偏緊 廣東督促藥企供應
作者:佚名 來源:醫藥網 2017-5-12 打印內容
日前,廣東省藥品交易中心發布《藥品交易中第五批未按合同供貨及未及時供貨企業》指出,根據醫療機構的投訴,廣東共有1004個品規的藥品不供貨或者供貨不及時。此次斷供藥品規模不小,其中有七成是急搶救、臨床必用藥和低價藥,涉及藥企多達135個,輝瑞、白云山(600332,股吧)、云南白藥(000538,股吧)等巨頭涉入其中。
3日,廣東省藥品交易中心相關負責人回復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公示名單并不等同于公布黑名單,主要起到提醒督促供貨、保障藥品正常供應的作用,公示期可以視同緩沖期。如果藥企未在公示期內按合同供應藥品,則會進入非誠信黑名單。”
近年來,藥品斷供問題在全國各地時有發生,主要聚集在廉價、救命藥領域,一些醫院因此無法開展手術或治療。而藥品斷供背后原因繁多,對于藥企而言,原材料價格逐年上漲,成本高、利潤低的窘況使其生產缺乏動力。國家層面、各大地方采購平臺則相繼出臺政策措施緩解這一困局。
1004種藥品斷供
廣東省藥品交易中心在官網掛出的公示顯示,根據《廣東省醫療機構藥品交易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和《關于廣東省醫療機構藥品非誠信交易名單的管理辦法》的規定,按照廣東省藥品集中采購制度改革專責工作小組會議要求,此次公示期為2017年5月2日至5月12日17:00。
“平臺會對公示期過后仍不供貨的藥企施以相應處罰。”廣東省藥品交易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一個藥企如果有兩個品種進入黑名單,則不能再參與廣東招標,意味著失去廣東市場,這對于藥企來說是非常嚴厲的懲罰,所以通常情況下他們都會在有關部門設定的期限內努力補救。”
據了解,公示期截止后,對仍未按規定對醫療機構配送不及時或不供貨的品規,廣東省藥品交易中心將根據藥品監督管理辦法,由廣東省衛生計生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取消該品規兩年內在廣東省的入市交易資格。
而不配送或不及時配送等不履行合同約定的,則將根據藥品監督管理辦法,由廣東省衛生計生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將配送企業列入廣東省藥品非誠信交易名單,取消該企業兩年內在廣東省的配送資格。
1004個品種,這一斷供規模較為罕見。據統計,1004個藥品中有711個是急搶救、臨床必用藥和廉價藥,包括急搶救用藥61種,臨床必須且采購困難的32種,廉價藥335種,其他基藥品種283種。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