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測序第一股之爭再起波瀾 未來業內資本眾生相將如何呈現
作者:佚名 來源:醫藥網 2017-1-6 打印內容
借殼上市完成彎道超車
與華大基因的業務相比貝瑞和康目前則相對聚焦,其主營基因測序技術在醫學臨床領域的轉化與應用。雖然在產品線和資產規模上貝瑞和康不能與華大基因相抗衡,但作為NIPT(無創產篩)兩大龍頭華大基因與貝瑞和康均未正式登陸A股。12月5日A股上市公司天興儀表披露重組草案擬作價43億元購買貝瑞和康100%股權,該收購完成后貝瑞和康將完成借殼上市在資本市場實現“彎道超車”。完成相關上市工作后貝瑞和康將圍繞基因測序的全產業鏈布局完善產品線,覆蓋出生缺陷三級預防體系,推進腫瘤分子檢測與診斷領域的醫學產品及服務。
由此可見借殼成功后將為企業帶來巨大的發展動力,同時節省巨大的時間成本,但是這一上市途徑卻也要付出高昂的代價。此次交易貝瑞和康的43億估值相較去年在融資階段時的90.96億元基本打了對折,此前甚至有券商預測,借殼天興儀表貝瑞和康估值或將達到150億水平。
但由于交易目的不同,貝瑞和康前幾次增資及股權轉讓的目的是為了融資發展業務,但此次為了實現借殼上市,就必須符合相關監管法律法規中技術性要求的情況下考慮對上市公司中小投資者的保護,因此貝瑞和康被給予較低的估值。盡管43.06億元的估值已經溢價逾3倍,但仍與去年融資階段的PE估值相距較遠。去年突擊入股的PE股東們是以超高溢價搶籌,那么對于后面希望采取借殼上市完成“彎道超車”的公司來說,在借殼方案實施前的融資將變得更加艱難,PE要在預計估值將大幅縮水的情況下進行投資,最看重的是企業上市后資本聚集效應為企業帶來的巨大發展空間,而這一投資周期也將大大增加。但目前的基因測序行業正式進入快車道,為了在競爭激烈的賽道中占得一席之地,盡早上市利用資本市場的目的將催生更大的上市熱情。
(2)新三板另辟蹊徑
新三板作為國內新興行業與企業重要的融資渠道已備受關注,近幾年基因測序行業內已有多家公司登陸新三板,但這些企業中也呈現出不同的現狀。
上市公司的裂變矩陣
由于目前基因測序行業的業務線比較長,涉及基礎科研、農業、醫療領域,甚至有企業還承擔了國家基因庫業務。而過長的業務線對于一般的企業來說難以實現共同發展,因此更多的企業選擇專注某一特定領域,而其中醫療應用領域中的NIPT業務備受青睞。
以A股上市公司達安基因為例,目前已將NIPT領域中的二代基因測序的知識產權及技術成果交由下屬子公司達瑞生物,而達瑞生物已于2015年7月9日在新三板掛牌上市。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