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改進入深水區:陜西率先移交醫保管理權
作者:佚名 來源:醫藥網 2016-7-7 打印內容
年初,國務院公布《關于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意見》(下稱“《意見》”),制定了時間表、路線圖,要求今年6月底前對整合城鄉居民醫保作出規劃部署,各統籌地區于2016年12月底前出臺具體實施方案。
《意見》對統合工作的指導可謂詳備,但唯獨不提管理權的歸屬問題。只強調“提高統籌層次,原則上實行地市級統籌,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實行省級統籌”。
曾多次參與國務院及部門相關研討的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醫保占財政收支及GDP的比例很高,關涉重大,”這很可能是中央和國務院之所以至今未能定奪管理權歸屬的原因。
國家新農合專家指導組副組長王祿生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醫保占財政收支和GDP的比例可通過醫保基金總量與財政收支相除的方式計算。
財政部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2217億元,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75768億元。而人社部數據顯示,2015年全年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總收入11193億元,支出9312億元。
新農合資金未算在內的情況下,僅城鎮基本醫保一項,就分別占到財政總收支的7.35%、5.30%。
“我不認為部門競爭是壞事。”國務院國家醫改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部副主任、國家發展研究院經濟學長江特聘教授劉國恩認為,兩套管理系統并行探索,互相競爭,有利于提升醫保的管理能力。
此外,劉國恩認為,不同省份兩部門對醫保的管理能力也多有差別,因此要允許各地根據自身情況探索不同的管理模式。
竹立家則表示,這種競爭是“醫改進入深水區”的體現。而“進入深水區”就意味著很難對不同的探索做出“對”與“錯”的判斷,要允許各地做不同的試驗。
然而,中國醫保處于條塊分割、分疆而治的局面已久。
作為世界最大規模醫療保障體系的新農合,2002年由中央提出,2003年開啟試點,2007年全面推進,2008年人數超過8億,完成“全覆蓋”。
城鎮居民醫保則在2007年開始試點,2011年底參保人數超過2.2億,人均籌資水平略高于新農合,由人社部門管轄。
分治帶來的是高昂的管理成本和城鄉居民的待遇差異,對“三保合一”的呼吁由來已久。
也正因此,相比上述專家對競爭所持的樂觀態度,蔡江南和白重恩有更多的擔憂。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