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用耗材改革大幕即將拉開,醫療機構耗材的加價政策被取消,需按采購價收費。
醫療機構取消耗材加成
6月10日,北京市政府召開媒體通氣會,介紹了將于6月15日零時在北京市推開醫耗聯動綜合改革的有關情況。會上,北京市衛生健康委黨委書記雷海潮介紹此次改革的主要內容可概述為“五個一”。
這其中最受人關注且變動最大的是指取消醫療機構醫用耗材5%或10%的加價政策,按醫用耗材采購進價收費。
按照之前規定,醫療機構使用的耗材可以在進價的基礎上加成5%到10%,其中價格在500元以上的耗材可以加成5%,價格在500元以下的耗材可以加成10%。
預計在改革之后,醫用耗材價格有下調,“比如1000元的耗材,在改革后就取消了50元的加成,醫療機構將按照進價提供耗材服務。
同時,醫用耗材的采購也將和藥品一樣,執行帶量采購。
3700家醫療機構全部參與
雷海潮說,此次醫耗聯動綜合改革的范圍是北京市行政區域內政府、事業單位及國有企業舉辦的公立醫療機構和軍隊在京醫療機構。政府購買服務的社會辦醫療機構、基本醫療保險定點的社會辦醫療機構,自愿申請參加。
據統計,全市有近3700所醫療機構參與改革。因為此次醫改因為要取消耗材加成,醫療機構所使用的信息系統也許改造升級。
雷海潮表示,2017年北京開始實行醫藥分開政策,取消了藥品加成機制,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往前推進來一大步,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增長近30%。
此次改革的目的是要強化公益性,規范手術類、病理類、檢驗類等醫療服務項目,捋順服務項目之間的比價關系。
耗材逐利退出歷史舞臺
雷海潮介紹,本次改革開始后,醫療機構將不再收取任何醫用耗材的加成費用。
廢除這樣的補償機制,取消藥品耗材加成、降低部分檢驗費用,就是讓開藥、使用支架和導管等醫用耗材不再給醫療機構帶來額外利益。推動合理使用化驗和醫用耗材,規范醫務人員服務行為,減少浪費。
目前,京津冀醫用耗材聯合采購已完成人工關節、心內血管支架等六類耗材采購,價格平均下降15.5%,一年可為北京市節約醫用耗材費用約5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降低大型儀器設備檢驗項目價格方面,此次改革將取消進口與國產試劑、不同檢驗方法之間的價格差異,這就意味著患者去醫院看病,用與之前同等的價格會有更多的選擇。
醫療服務價格大調整
北京市實施耗材聯合采購的改革5月就已開始預熱。
5月6日,北京市召開2019年醫療保障工作會議指出,6月中旬,將全面實施醫耗聯動綜合改革。在價格管理方面,改革涉及項目數量多、變化大,新規范調整的項目總量將達到6600余個。
這是北京市20年來對醫療服務價格進行的首次大范圍調整,醫療服務價格調整后,隨之而來的將是百元醫療收入結構的變化。
眾所周知,百元醫療收入包含藥品、耗材收入以及醫療服務等費用,按國家的硬性要求,耗材收入占百元醫療收入的比值不得超過20元。
前段時間已有廣州的幾所醫院因耗材占比過高而要求供應商降低耗材價格或減少耗材用量。
對于降價,供應商沒有話語權
4月22日,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通知該醫院供應商,要求對所有在用的骨科類、介入類和外科類的醫用耗材再次議價,議價標準為在現行采購價上以不低于30%的基礎降價。
在期限上也作出要求,供應商需在一周內上交《醫用耗材降價承諾書》,逾期不交,將視為放棄供應資格,相關產品也將直接從醫院出局。
對于此,廣東地區某醫藥器械銷售人員表示,去年剛降了10%,如今又一刀切的要求再降30%,這樣下來有的產品就真沒法供應了。
同樣相似的情況出現在今年2月,賽柏藍器械從知情人士處獲悉,廣州市有兩所大三甲醫院明確發出醫用耗材降價通知,要求耗材供應商降價,自3月15日起執行。其中一家明確,以供貨量的數額來劃分降幅大小。
據編者觀察,這些動作都出現在廣州市全面取消耗材加成前后。2018年7月9日廣州市衛計委發出通知,要求在8月20日前,所有高值耗材的供貨價需下調15%,非高值耗材供貨價下調10%。
從2018年12月29日起,廣州地區公立醫療機構全面取消醫用耗材加成,并調整部分醫療服務的價格。
眾多械企開始下調耗材價格
對于醫用耗材的降價的愈演愈烈,多家械企也紛紛下調耗材價格。
4月19日,四川省藥械監管中心發布《關于公示美敦力(上海)管理有限公司等12家企業部分掛網高值醫用耗材產品參考價格更新信息的通知》。
美敦力、愛爾康、波科、雅培、微創醫療等12家企業主動申請更新下調部分已掛網產品最低參考價格,多個品種降幅超20%,最高的降低60%。
能想見,企業主動降價正在成為藥械集中采購中的熱門趨勢,同時,從國家及各地方的動向可以看到,對與耗材亂象肅清的決心,這也將給眾多中小代理商,經銷商帶來不小的經營壓力,也將迎來更多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