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當代人中醫人,如何去守正,如何去傳承,如何去發展,是擺在時代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更是推動中醫藥從國內走向國際舞臺的努力方向。中醫藥人才是至關重要的,也是不可替代的。沒有中醫藥人才支撐,沒有中醫藥人才接續奮斗,中醫藥無法生生不息、沿襲至今。
中醫藥人才擁有非常寶貴的臨床經驗和實踐認知,對制約中醫藥科技創新的因素有更多的話語權,對中醫藥事業高質量發展具有引領性和導向性。因此,要經常向他們征求意見和建議,找到制約中醫藥開拓創新的“瓶頸”問題,打開中醫藥邁入高質量發展的“新賽道”。
眾所周知,隨著時代的發展,尤其是西醫藥技術進入中國以來,西醫藥技術迅速占領了較大的醫療市場,中醫藥占有的市場份額有所降低。當前應更加重視中醫藥人才資源,要通過多種渠道激發中醫藥人才的活力,為其創造更加寬松的發展環境和創新環境,讓中醫藥人才揚眉吐氣。
首先,要在傳承方式上進行創新。自古以來,中醫藥有其獨特的傳承模式、培養模式,也是經過時間洗禮和臨床檢驗歷經千年綿延不絕、積累起來的寶貴經驗和重要財富。要在遵循傳統模式的基礎上,結合當代特點,制訂符合時代發展需要的多種傳承模式。比如,民間的確有一技之長的中醫,給予政策扶持,確保其執業合法化;對于療效確切的祖傳秘方、民間驗方等,在保證病人安全的前提下,要進行臨床試驗,總結和推廣臨床療效,等等。
其次,要在政策方面給予支持。大家知道,西醫藥技術依靠先進的醫療條件、醫療設備加劇了醫療市場的分化,而中醫藥卻很難打破傳統發展局面,被限制在一個狹小的發展空間里。換言之,中醫的“望、聞、問、切”相當于西醫設備的檢查方式和檢查手段,而這種方式的診療費在中醫醫院相對比較低廉。政府部門應從政策方面找到一個切入點,比如給予人才培養、醫保政策等方面的有效支持,鼓勵中醫醫院發展中醫藥特色技術、傳統優勢,充分調動中醫人的工作積極性。
最后,要尊重中醫治療理念。中醫治療理念講究天人合一、陰陽五行、辨證論治等,中醫強調人體是一個整體,四肢百骸、臟腑經絡,是不一個可分割的有機整體,講究修身養性、天人協調等。這種理念與西醫的理念完全不同,當然在治療的手段和方式上也就差別比較大。不論中醫,還是西醫,各有長處與短板,但歸根結底都是服務于人民健康。所以,要尊重中醫發展的客觀規律,比如,在臨床中,大力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尤其是療效確切、效果明顯的中藥制劑和治療手段;要全面總結中醫藥“三大作用”,并整理成經驗材料,要保存下來、傳承下去。(作者:濮陽市中醫醫院 丁林國 薛松 編輯:王鵬飛 責任編輯:楊華)